建设
Party-mass building
编者按:2月10日至13日,我院16个科室,31个单元顺利乔迁新外科楼。在这趟医院十三年来最大的搬迁工程中,临床、机关、后勤各部门齐心协力,完成了456位病人和20名新生儿的安全转运,且无一起不良事件发生。这是全体参与搬迁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大家付出了辛劳与汗水,收获了喜悦与感动。本刊现将部分科室搬迁感悟与先进事迹刊载如下,望全院职工学习。新年在即,祝福大家在羊年里,三“羊”开泰、喜乐“羊羊”,医院新外科楼“羊”帆起航!
神经内科乔迁新楼有感
2015年2月10日,一个平凡又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神经内科满载着兴奋与希望,搬入了新外科楼,并在原有基础上增设第五病区,床位数由146张增加至194张。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叠加,更是质的提升。
回顾神经内科20年发展历程,从1995年成立之初,到如今集卒中单元、普通病区、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专科门诊、癫痫门诊、帕金森病门诊、神经心理门诊、康复治疗室为一体的脑血管病治疗管理系统,神经内科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荣誉与汗水并存,喜悦与泪水交织,今天的成绩不仅源于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更源于团结、严谨的精神。此次科室整体搬迁工作尤其证明了这一点。
为安全有序的转运病人及设施,科主任提前2天召开了搬迁工作动员会。10日早晨7时,我们全体人员都早早的来到科室,整装待发。从重症病房到普通病区,人员不够我们互相搭把手,电梯紧张我们扛着走……短短3个小时,我们将4个病区,121位病人安全转运到了新病房。
当新病区医疗、护理流程同步开始运行,一切秩序井然时,大家都会心的笑了。问一句,累不累?累。问一句,苦不苦?不苦。为什么?因为值!院里的关心,领导的支持,同事的互助,患者的理解都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没有什么能阻碍我们更好、更强的决心!我们相信,在新环境下,神经内科全体医务人员将秉承“严谨做事,诚信待人,中西汇中”的科训,一如既往,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做好温馨、贴心、细心护理服务,在新病区继续架起一座医患、护患连心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我们乘乔迁之春风,把团结和友爱洒满病房,我们借新春之雨露,将吉祥与祝福赠与他人,新的一年,神经内科抛锚起航! (神经内科 王婧 李佳)
神经外科搬迁事迹三则
(一)记神经外科住院总罗明医生
初春的二月依然很冷,但神经外科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暖的,因为大家马上就要搬到新外科楼上班了。可是暖心之余,大家又心存一丝担忧,即便对于普通的三口之家来说,搬家都是件麻烦事,更何况诺大一个科室!
搬家就像打场硬仗,有人负责前线作战,有人负责后勤补给,有人负责联络通讯。神经外科的病人不同其他,需要卧床,需要医生陪同,需要保持静脉通道,甚至还需要呼吸辅助。在这场重大的战略转移战中,身为科室住院总的罗明医生义不容辞的担起了战地指挥的重担。
搬家之前,罗医生早早的将科室各类文书、资料搬入新病区,提前与网络中心工程师们对电脑一一进行调试。搬家当天,为了使危重病人、普通病人都能安全、顺利的抵达新病房,他又早早的来到了科室,与主任、护士长一同评估了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并拟定转运方案。待所有病人成功转移后,他继续驻守老病区,组织电脑、打印机等物品的搬运。来到新病区,罗医生没有整理个人物品,而是第一时间陪同主任和管床医生再次确认每位患者的病情。之后,他再详细的清点科室资料,并分配安装电脑。搬家期间,罗医生照旧负责科室的急诊手术和会诊,一连好几天没有回家吃上一顿饭。大家都说,我们的老总真辛苦!
(二)记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住在崭新的病房,睡在舒适的病床,这里有和蔼可亲的医务人员们帮助他们战胜病魔,捍卫生命,这是神经外科病友对新病区的切身感受。这感受背后,满是医务人员辛勤的汗水,尤其是护士同胞。
胡佩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连日搬家的劳累,已让她深感疲惫,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更是丝毫不敢放松。她觉得视线有点模糊,头上有些眩晕,她本想休息,可当她看到同事忙碌奔波的身影和疾风箭步的护士长,她告诉自己要坚持下来!然而,她羸弱的身躯无法再继续承受,她晕倒了,晕倒在工作的岗位上,晕倒在护士站旁。同事们给她输了液,让她好好休息。可第二天,尽管身体还未痊愈,她又重新回到了科室,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
吴婷是科室的老职工,在年轻护士的面前,她是和蔼的大姐姐,平易近人。无论日常工作还是此次搬家,只要有要出力的地方,她都冲在第一线,亲力亲为。几天下来,她的脚肿的连鞋都穿不进了,护士长劝她休息一下,她笑着说,没关系我比她们小丫头们泼辣些!
朱颖婷负责新病区的卫生工作,刚下中班的她,没顾上休息,二话不说就投身到搬家中来,带领着她的小组开始了清扫工作。11日搬家当天,她陪同医生转运一位刚做完开颅手术的危重病人。一路上,她不仅要观察患者的输液、引流和生命体征,还要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呼吸辅助,陪同病人进行CT检查,这一个病人便足以让她累得够呛。当病人转运完成后,她又当上了后勤部长,姐妹们忙病人去了,她就忙着把大家的值班室收拾得妥妥当当。一连几天,她每晚八九点钟才回家,可转眼,又轮到自己的中夜班了。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了,她高烧整整两天,人消瘦了一圈。
这次的搬家过程中,神经外科的每一位护士默默奉献了很多,付出了很多,留下了汗水与泪水,我们实在无法将她们一一记录下来,她们都是美丽的白衣天使,都是我们最亲最敬的人!
(三)记拾金不昧的卫生员喻连清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当只身一人,拾到现金,并能主动归还失主,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
2月11日,所有的病人都已经安全转移到新病区,医生、护士们也都陆续离开了。卫生员喻连清师傅正在医生值班室里做清洁。喻师傅觉得医生们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病人身上,难免会落下些个人物品,于是她拿了个塑料袋,把值班室床上床下、柜里柜外的东西都好好清理一下。以往,喻师傅在值班室偶尔捡到些u盘什么的也没太意外。而这次着实让她吃了一惊,因为她捡到的是1500元现金。是哪个医生落下的?喻师傅想都没想,直接将钱交给了护士长。经过询问,果然是医生在搬家过程中遗失的。喻师傅,谢谢你的拾金不昧,你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 (神经外科 罗志华等)
热热闹闹搬“新家” 红红火火迎“新人”
2月13日,产科病区搬入新外科楼啦!
接到医院搬迁通知后,为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转运安全,产科病区在贺漪主任,许敏、徐亿力护士长的指导下仔细研究设计搬迁方案,将医疗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成立了医疗、护理等各搬迁小组,各司其职且相互配合,并及时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说明情况,得到了她们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配合完成搬迁工作。
在护士长的组织下,科室护理姐妹们提前将新病区床位号、床头卡安排好,温馨布置护士站,妥当摆放治疗室各类物品,对病房进行了再次清洁。搬迁当日,转运患者前,贺主任再次带领医生向孕产妇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护士长叮嘱各工作组再次核对安排计划,并在每位患者的腕式识别带上写下了新病房床位号,确保不出差错。下午1时,转运工作如期进行,秩序井然。至2时10分,所有孕产妇和婴儿均平安抵达新病区。安置妥当后,贺主任带领医护人员进行了新病区的第一次查房,询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
下午3时43分,我们新病房迎来了第一位“新人”。35岁的高年初产孕妇朱女士剖宫产重3060g的女婴。随后,好消息不断传来。4时37分,在产房待产的徐女士顺产重3775g的男婴。新手术室、新产房、新病区,迎来了新生命,孕育着新希望!相信羊年里,产科也将迎来新发展、新机遇,在新常态下,再创新辉煌! (产 科 陈娅莉)
记网络中心、设备处工程师奋战搬迁第一线
我院网络中心是支青春、阳光,有朝气的团队。新外科楼试运营,他们忙前跑后,战斗在一线,全力做好信息系统网络铺设工作。
工程师汪波,多年来一直负责全院电脑硬件和信息网络配备维护,本次搬迁也不例外。从6楼到20楼,上千台电脑安装、上万米网络布线,他连续数月奔波于新旧大楼之间。搬迁工作启动后,他与工程师们一道主动上门为各科检修,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工程师李岩,自确定搬迁任务起,他独自挑起大型医用设备信息联调重责,同时负责安装调整手术室和放射科的叫号屏、医技工作站等大量信息设备。因任务艰巨,工作量大,他坚持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个人放在第二位,时常废寝忘食。搬迁这些天来,人瘦了,疲惫也写在脸上,但他这种不完成任务不罢休的意志,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满满的正能量,激励、感染着周围的人。
从新外科楼装修初期开始,设备处全体人员在黄海主任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大型设备到货前,他们积极协调沟通,协助论证搭建吊装平台,确定吊装路线及方案。设备到货安装时,因货车白天无法进入市区,设备处工程师们常需加班至次日凌晨。
工程师万里,坚守新楼2个月,每天早进晚出施工现场,协调放射科、介入室8台新购大型设备及检验科生化流水线基础安装调试,配合各施工部门完成机房配套设施建设,保障设备及施工安全。
工程师孟燔,从设计之初,到施工跟进,再到实施搬迁,全面参与了新外科楼医疗设备供水、供电、供气及网络协调配合工作。医疗设备到货、安装期间,他积极规划运输路线,参与搭建吊装平台,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全力保障医疗设备的顺利安装和投入使用。
搬迁开始后,设备处提前规划,提早准备,根据楼层分部,一对一配备工程师,统计搬迁设备,联系设备厂家,确定安置地点,对精密仪器进行全程护送。设备处职工连续数日每天早晨7时到岗,全力应战,保证设备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网络中心、设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