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Party-mass building
新外科楼搬迁纪实(一)
2015年2月1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院20层新外科楼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我院最大的单体建筑投入试运营。
一、提早规划 精密部署
2月6日,全院召开搬迁工作部署会。会上,外科楼基建总协调人康军公布了《新大楼试运营搬迁工作方案》,建立了以陈红辉院长为总指挥的搬迁工作指挥部,设立了病区、总务、设备、基建等9个专业组,确立了搬迁工作时间表,围绕“服务临床、服务患者“这个中心,为执行搬迁的科室配备协调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二、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医疗战线是无声的战场,搬迁过程中如何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是每个搬迁科室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为此,2月7、8、9三日,第一批搬迁科室: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周围血管病科,率先开启“搬家模式”。
内分泌科高明松、孔彩霞两位主任,陈蔚、沈婷两名护士长立即组织人员、分配任务、清理资产,带领科室骨干吴秋莲、李军等连夜看场地、谋布局、做规划,集合科室兄弟姐妹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布置病房、添置物品、整理床位,确保病区患者在搬家当日安全、顺利实施转移。
神经内科、周围血管病科的前期准备工作亦是开展得如火如荼。8日上午,神经内科魏丹主任召集全科人员对搬家相关工作进行布置。五个病区主任、护士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连续3天,在保证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披星戴月,完成了病人转运前期准备工作。副院长陈国华与神经内科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全程参与。
周围血管病科兼宣传处主任谢沛霖一边召集人员筹备搬家事宜,一边组织做好新楼标识标牌的安置引导。由于是新成立病区的科室,综合片区科护士长梅群超组织亲力亲为,组织参与到搬家中来。李雪松医生带病坚持加班加点,配合主任、科护士长开展工作。
三、患者至上 全员行动
2月10日上午7时,搬迁工作“第一枪”正式打响!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周围血管病科以危重病人优先,开通NICU患者转运绿色通道。苟玉兰、吴辉主任亲自带着两医两护,推着病床,带着氧气袋,跟着抢救车,护士一边喊着请让路,一路小跑的转送患者。待NICU病人全部安全抵达新病区,神经内科一、二、三病区病人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陆续开始转运。他们还悉心在每名患者衣服的左臂贴上了姓名、床号,即方便了患者对号入住,也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核对。内分泌科则兵分两路,一部分留守老病区为患者做治疗,另一部人马将日常用品搬到新家。待治疗完成,再对患者分组,指定医生、护士陪同患者分批前往新病区。至上午11时许,神经内科、内分泌科7个病区的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下午,周围血管病科病人的转运工作也顺利进行。同时,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门诊继续收治病人,10日当天神经内科收治新患者14人,内分泌科收治10人。
只有后勤做好了,临床才无后顾之忧。总务处、基建处、设备处、网络中心、保卫处、生活科等全院职能部门围绕临床,全程协调、全情参与,有力保障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挂一漏万,本刊将继续对搬迁过程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党办 张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