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

建设

Party-mass building

市卫计委十面红旗党支部——内科党支部、十名党员先锋——张勤事迹材料

发布者:党办 时间:2013-07-04 浏览量:66

编者按: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之际,我院党委被武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光荣授予“市卫计系统先进党委”称号,内科党支部荣获“十面红旗党支部”,放射科技士张勤荣获“十名党员先锋”,皮肤科、外科党支部评为先进党支部,毛德华、魏继刚、童中胜荣获“优秀党支部书记”,张家衡等83名同志评为“优秀党员”。本刊现将内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与张勤同志在市卫计委“7·1”表彰大会上的演讲稿刊载如下,供全院各科学习借鉴。望全院广大党员再接再厉,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争做学习型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市卫计委十面红旗内科党支部事迹材料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内科党支部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实际,就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激励和引导全支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推进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活动中所做的一点工作、体会汇报如下:

一、支部与临床科室紧密配合 发挥堡垒作用

内科支部是全院的一个大的支部,有包括大内科、神经内科、干部病房等在内的若干分区。有职工约442人左右,党员119人左右。内科党支部通过选举,组建了包括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在内的五人支委会,各支部委员分工明确但又紧密配合,各党小组按病区划分,民主推选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日常事务。党支部书记与各大科主任、各病区主任、护士长等密切配合是其特色。支部工作在各大科主任、病区主任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使医院党委为各支部下达的年度目标的实现、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各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等打下了良好基础。支部工作的出色完成,完全得益于各科室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的医务人员的积极参入、无私奉献。

二、重视政治学习 紧抓思想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

大内科支部始终如一的坚持政治学习、紧抓党员、职工的思想教育。支部根据院党委的安排,坚持每月的党员组织生活、职工的政治学习,同时也通过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政治学习活动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党史、《党章》的学习等。在学习的同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书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任务,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党员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前进的方向;更加自觉地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文明、礼貌、积极、主动为病人服好务,党员在群众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受到了广大职工、病员的好评。

三、加强廉医廉政教育 规范医疗行为

支部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也密切与医院党委配合,认真组织党员、中层干部参加市检察院举办的廉政教育展览,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党的纯洁性教育的讲座、报告,及时组织广大党员、职工学习有关反腐倡廉文件精神。支部还组织了部分党员撰写廉政教育心得在支部组织生活上进行交流,以加强廉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并与树立先进典型紧密结合起来。支部注重用王争艳“上医精神”,正面引导。同时利用“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宣讲活动的形式,进行了演讲比赛,讲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通过我们职工自己声音表达一个个鲜活的身边典型人物,更具教育意义、更具说服力。廉政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内科各专科的健康发展,确保广大党员、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行为规范,自觉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及廉洁从医规定。各科室获得病人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锦旗为常态,主动退还红包、现金、购物卡多起,没有收到严重服务不良的投诉。

四、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争创一流服务

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加医院凝聚力,激励员工自我约束力,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服务病人的质量。

在医院党委、工会组织积极倡导下各科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收听名人讲座,撰写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等。学习、宣传以王争艳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像孙洁民主任等为代表的身边的好人和好事。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标杆,带动全体职工认真做好临床服务工作。内科支部先后有多名个人获得市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各专业科室依据本科特点开展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活动,例如神经内科几年前就建立了本科的科徽、科歌以及科室文化理念。多次受到医院表彰,还被评为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细节化、精细化也是科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开展的精细化服务过程中,各科室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各自可行的服务方案,使临床服务更加贴近病员,让病员感觉更温馨。为营造医院精细化服务的大环境做出了努力。科室文化的开展使得科室的临床业务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各科室在一种良性、温馨、团结、和谐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严格执行临床核心制度不放松,注重学习医疗专业知识,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以学习带动专科的发展,以学习带动服务技能、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内科支部在原有的国家级重点专科-肾病内科外,消化内科在2012年成功创建是国家卫生部(中医脾胃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学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风湿内科、血液内科、老年病科等,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五、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内科临病人多,危、急重症多,工作繁忙,人员相对紧缺。目前的医疗环境对医务人员不是很有利,工作上、精神上压力很大。如何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医疗服务的永恒话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医院党委、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支委、小组长一班人紧密团结协作下,在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全体内科职工大力支持、协助、参与下,希望努力为广大医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服好务的意识;提高诚实守信的理念;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勇攀新高峰的拼搏精神。使内科支部工作更上一层楼。最后,再一次感谢医院领导、内科支部的全体同仁对支部工作的支持。

 

手中“芭蕾”撑起一片蓝天

——张勤同志市卫计委“7·1”表彰大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张勤,今天我向各位汇报的题目是《手中芭蕾撑起一片蓝天》。我是武汉市第一医院一名普通的放射技士,也是“张勤手语导医义工队”的队长。曾经,手语只是我学生时代一项普通的兴趣爱好;现在,手语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必需品。

“人生有为,才有味。”这里的“味”是味道的“味”。记得2010年,也就是我刚到医院上班的第一年。10月的一天,我的同事发现一对夫妇一直站在科室门口,却不做相关检查,上前询问才发现,原来他们是聋哑人。同事知道我在大学时期自学过手语,便把我叫了过来。“您好,有什么我可以帮助您?”我用着那时还不太熟练的手语与这对聋哑夫妇交流着。随后,帮助他们登记,然后送进检查室。“请你脱下衣服,站好不要动。”“吸气、屏气。”在我的引导下,这对特殊病人顺利完成了检查。事后,他们十分感激。

这是我与聋哑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就此拉开了我“手语导医”活动的序幕。同事们了解到了我的手语特长,遇到聋哑病人,主动打电话请我前来担当翻译。我也是乐此不疲,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医院里兼职的“全天候手语导医”。

也许是因为市一医院有个手语导医,看病比较方便,经过最初几名聋哑病人的口口相传,找我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手机上发来了求医短信,我都提前与他们约好时间,带他们看病。

接触多了,也就结识了不少聋哑朋友。他们经常会邀请我去参加“无声”的聚会。“听”的多了,看的多了,我慢慢地感受到了无声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品尝到了他们生活中的五味杂陈。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2012年5月的一个深夜。一位聋哑朋友发来了这样一条短信:“张勤,您好!我的一个外来务工朋友,他爱人43岁,怀胎5个月了,现在难受的不得了,估计是要流产,你能现在带她去看医生吗?”我立即答应下来,翻身、起床,从家赶到医院。经过我的“同声传译”,在产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位高龄产妇成功保住了胎儿。半年后,当我在汉口江滩手语角再次遇到这对夫妇抱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女儿时,他们脸上洋溢出的感激、幸福,深深地滋润了我的心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健全人成为手语志愿者,投身到关爱聋哑人士的行列中来。

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去年5月,医院正式成立了一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手语导医义工队,也是华中地区第一支手语导医义工队,我倍感荣耀。面对各方媒体记者的采访,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必须带领大家勇往直前。

除不定期进行院内手语培训,义工队践行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开展了全市首场“关爱聋哑人士”爱心义诊和首场聋哑患者健康大讲堂等多个武汉“第一”活动,累计服务聋哑患者近千人次。作为特邀嘉宾,我们还荣获湖北省第五届高校手语联谊赛“最具风尚奖”和“最具潜力奖”两项殊荣,我也收获了“最佳个人”奖项。

然而,我时常在想一点红不叫红,红一片才叫红。除了院内服务,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院外。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邀请,我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开展志愿者培训37次,培训手语志愿者逾150人,唯一的入学门槛是“往后,请帮助需要帮助的聋哑人”。武汉市国内首家“阳光邮局”邀请我担当手语翻译;硚口区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请我为一名先后8次上门宣传征收政策均不理想的聋哑被征收户讲解政策;武汉市第一聋校邀请义工队参加毕业典礼;江汉区残联也主动邀请我们进社区开展义诊;义工队还走进了聋人家庭,为聋人父母的正常孩子辅导功课。如今,医院正在朝着建立华中地区第一家聋哑人无障碍就医定点医院的目标而迈进。

聋哑人是社会上的特殊人群,他们需要被关爱。有一种幸福叫做奉献,我相信每一位80后、90后青年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身上都继承了前辈“医者仁心”的光荣传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手语志愿者的队伍中来,用我们手中的“芭蕾”为特殊患者撑起一片蓝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