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发布者:周围血管科 发布时间:2017-09-05 浏览量:29

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是在深静脉形成的血栓,常形成于下肢或骨盆部位深处的静脉,中医称为股肿。有时也形成于上肢的静脉(这被称为Paget-Schrötter综合征)。其特点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如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起病较急,行走时加剧,深静脉行走区压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

    由于血栓形成迅速而广泛,下肢浮肿在数小时内就达到最高程度,肿胀严重,张力很高。下肢动脉痉挛发生的较早,表现为全下肢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小静脉的网状扩张,这种情况称之为疼痛性股白肿。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血栓伸展至患肢的大部分或整个静脉系统,尤其是股深静脉,使下肢静脉处于严重的回流障碍,此时必然伴以股动脉痉挛,即为股青肿。起病急骤,患肢疼痛、肿胀广泛、皮肤紧绷发亮、可呈青紫、起泡、皮温改变,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增高,由于大量体液迅速渗入患肢,可出现休克,晚期发生静脉性坏疽。

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致死率达70%,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等症状。

    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